本篇文章3532字,读完约9分钟
在走访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制造企业后发现,智能升级改造并不能使这些企业完全摆脱目前的就业困境,新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出现。
“现在制造业的就业环境确实越来越差。”东莞一厂人力资源负责人小王看着桌上厚厚的招聘手册,一边摇头一边低声说道。
目前,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就业差距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传统制造企业,并且逐年扩大。
因此,将一些旧生产线升级为过于依赖人力且效率更高的智能生产线已成为许多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深圳、东莞、广州和中山的制造企业后发现,智能升级改造并不能完全摆脱这些企业目前的就业困境,新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出现。
就业的回归正在加速
自去年以来,内地城市对人才的竞争不断升级。与此同时,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许多基层劳工也加速返回内地。“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上班的人数超过3300人,而假期后第一天回来上班的只有2000多人。该公司立即开始招聘过程,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它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就业水平。”香港华丰隆玩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文彭安说。
华丰隆玩具厂是一家扎根深圳32年的玩具厂。对他们来说,调整就业形势可能并不太困难,但对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迅速补充人力并不容易。
3月下旬的一个晴朗的下午,东莞大朗大润发购物中心前的小广场上设立了近50个招聘摊位。虽然现在还不到下午两点,但是各个企业的招聘人员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然而,半个多小时后,仍然很少有人感兴趣。
“每年都很难招到人!”小王一边拿着招聘手册吹着凉风,一边有点无奈地向记者抱怨。小王的公司从事电影制作,工厂设在东莞。目前,有10多名普通工人,希望补充一些年轻劳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小王近两年的招聘活动从未一次性完成。“他们都走到了一起,人们不断地离开,他们基本上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虽然公司的普通员工每年都有不满意的人,在小王的印象中,去年有很多人可供选择,但今年似乎没有人可供选择,更别说选择了。
"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深圳成立32年的华丰隆玩具厂见证了深圳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当文彭回忆起深圳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时,他不禁感慨道:“二十年前,我们只需要写一张招聘启事,贴在工厂门口就行了。”不一会儿,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至少有四五百人来报名,现在即使贴了也没人来看。”
在珠三角制造业就业问题的背后,内地许多城市的农民工回流本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统计显示,近年来,四川、湖北、安徽等主要劳务输出省份逐渐显现出劳动力回流的迹象,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
以湖北为例,2017年该省流入人口为157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流出人口491万人,比上年减少6万人;根据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该省转移和出口1226.6万人,为历史最高水平,然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1205.2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174.6万人。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罗连发认为,珠三角地区就业不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外来劳动力供给不足,广东的劳动力供给也开始下降,甚至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第二,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业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工外出意愿开始下降;第三,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工人转向第三产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工人的短缺。
“机器替代”的新问题
在就业困难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境下,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机器替代”。
“我们公司的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更换计划可以说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实施的。”东莞一家生产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电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机器人更换主要基于两个考虑:第一,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下游行业对公司产业质量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据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调配,企业的员工数量远远少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如今,实施“机器替代”的企业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9万台,同比增长31%,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长率。其中,珠江三角洲另一个重点制造业城市佛山,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以机代人”,应用了6000多个机器人。
然而,“民工荒”问题的解决似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调试、测试和立即处理问题的技术人员。”小王告诉记者,虽然公司已经有了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但大多数都是老员工,需要招聘一些“新鲜血液”作为后备力量,但很难招聘到他们。
据了解,现有技术工人在结构上具有“三多、三少、一少”的特点,即初级多、高级少、老年多、青年少、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新兴行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各企业提供给技术人员的月薪在8000元到1万元之间,少数企业甚至支付1万元,且有上升趋势。“符合我们要求的要求太少,制约了我们公司的转型升级。”招聘会上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
东莞一家台资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张也告诉记者,许多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现在选择“单飞”:“我们正在制造纸板生产机器。”现阶段,许多工厂不得不迁往东南亚,这需要大量熟练工人。拆卸旧设备,整条生产线要花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拆卸一条生产线要花20万到30万元,所以很多技术人员会选择这么宽松的订单。”整个下午,张先生都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来组装机器。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数据,2017年中国有1.65亿技术工人,其中只有4700多万是高技能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6%。熟练工人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即使企业一再降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供应仍然短缺。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替代”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首先,对于电子装配等不连续生产,需要多规格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行业不能大量使用机器人。即使在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在“机器替代”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广州黄埔一家合资汽车制造企业的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人的问题,机器替代的另一个困难是工厂本身的自动化水平不足以承担机器人。生产线上“机器替代”的转变不能简单地通过买回几个机器人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整条生产线进行系统改造。
此外,在文彭安看来,就“机器替代”改造的可行性而言,虽然机器确实可以替代一些生产人员,如果机器可以完全替代整个生产线而不需要劳动力,那么在中国就没有必要进行这个行业,所以可以直接在美国购买几台机器进行生产,节省物流成本。“我们只想用机器来优化就业结构。我们不想把这里变成无人操作的车间。我们仍然需要人。”
苏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蒋涵指出,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必将越来越严重,珠三角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短期内,企业可以迁往内地,但这只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劳动力和技术的替代问题,并采用智能生产方法。不过,珠江三角洲很多企业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他们一定会优胜劣汰。”
企业招聘人才的对策
如今,许多城市的街道和城镇都有一个小广场,这样的广场有时会成为各种企业的招聘点。许多大大小小的摊位上都贴满了“招聘临时工”的海报,摊主大多是各种职业介绍所和劳务公司。
文彭安把应对“民工荒”的对策描述为“化整为零”。“过去,企业直接为社会进行一对一的招募,现在,它们通过一些渠道,在中国的主要城镇和乡村广泛地传播它们的网络。”他说,劳务派遣公司将前往人口众多的四川和贵州省,寻找“招聘领导”与乡镇联系,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分批将愿意外出工作的人送到大城市的企业。
他透露,同行业的小企业会采用游击战,即雇佣比行业时薪更高的临时工来解决自己的招聘问题。但事实上,企业更喜欢长期员工,因为长期员工熟悉公司的运作、产品、技术和要求,如果有必要,他们只需要短期工作。
至于公司如何招聘和留住人才,文彭安认为,首先是要确保足够的运营率;二是按时支付工资;第三,有足够的生活保障。但他也承认,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这一点。
此外,也很难找到工作。由于其强大的实力和慷慨的福利,大企业在填补就业差距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深圳回到重庆一家大型电子厂工作的潘芳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政府的补贴,他的工厂可以利用补贴来实施推荐机制。“介绍一个人赚1200元,我们会推荐身边的人进入工厂。”东莞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在同一个行业,其实各个公司提供的工资是可以比较的,但是大企业的福利会比较好,所以招聘一些人比较容易。
文彭安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他们的公司分成了四个工厂,两个在深圳,两个在江西。虽然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多建厂的优惠政策,但是招工的问题仍然存在。当地劳动力少,外国人不愿在当地工作,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劳动质量低,这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当地企业的发展。
标题:珠三角制造业升级困境:用工回流与机器换人的局限性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