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4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新年的到来和求职高峰的到来,每个城市都推出了诱人的招聘计划,“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最近,记者走访了很多地方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城市在招聘人才的同时可以做好人才规划和配套工作,从而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然而,仍有一些省份因规划实施困难、力度不够而陷入“招不到、留不下”的尴尬境地。
招募人才
喜欢它:建立一个招聘会,制定特别计划,并争取更多的地方来建造金字塔
反映:系统不活跃,审批流程延迟半年,个别领域人才薄弱
“2017年前三季度,在韩就读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20.5万,是去年的两倍;入驻人数为13万,比2016年增加了6倍!”得到这些数据后,湖北省武汉市人才招商局协调促进司司长石博林松了一口气。去年,18万大学生留在中国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大学生留在中国是武汉人才战略的一部分。2017年4月,武汉市成立了人才招商局,实行“虚拟组织、实体运作”,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推进人才引进“第一工程”,创造性地提出“大学+人才”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全国各大城市的“人才竞争”。“我们整合了本市的人才项目、人才基金和人才政策,打造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之家。”武汉市人才招商局招生办主任王峰介绍说。
在武汉构建的人才金字塔中,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是“塔基地”的一部分,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工匠也属于“塔基地”。在“汇聚人才、学习汉语”的三个项目中,“塔身”将得到加强,每年将引进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还将为来自各大学的校友举行一次特别会议,让他们从人才和学习中回到中国。为了成为卓越的“尖塔”,武汉启动了“城市伙伴”计划,力争每年引进至少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名外国学者和一批商界领袖。
福建省厦门市也启动了一项重人才招聘计划。近年来,“双百计划”、“海中万江”等政策相继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各行业急需6000多名人才。“人才‘金字塔’的顶尖人才都在那里,我们更注重支持最底层的人才。”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卢守荣介绍说。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厦门组织、人类社会等部门组织生物医学、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等企业赴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的城市“招贤纳士”,已有近2000人达成就业意向。
与东部和中部地区不同,日前,记者在西北某省的一次会议上了解到,当地每万人中有15.7名科技人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过去的十年里,有100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流出,但引进的人才不到100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活跃的体制机制和流动不畅阻碍了人才的引进。一些主管部门将下一步的规划和审批程序推迟了半年,雇主选择的人没有被介绍,因为他们负担不起、不能等待、不能消费。
使用人才
比如:吸引智力、资本和其他元素,以收集和优化创新和创业的软环境
反思:优惠政策“只接天线,不接地”,实施不力
自2017年初武汉提出“校友经济”以来,已有5000多名校友返回武汉,带来了巨额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已经培养了300多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武汉开发的‘金矿’。”武汉市委书记陈宜欣说。2017年7月,武汉市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局,并邀请首批12名院士组成专家咨询小组,帮助武汉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成果转化。
“让院士成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顾问团’,把院士的人才变成武汉的财富,把院士的科技成果变成武汉的发展成果。”陈宜欣指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武汉应努力汇集5000多亿元的风险投资资金,实现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80%的地方转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武汉聚集了人才、资金、智力、管理等各种优势,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
“厦门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当我第一次到达那里时,我犹豫了。”经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厦门港冯帆生物医学辅助生物(300685,诊断单元)(99.250,-1.45,-1.44%)逐渐打消了顾虑。“公司的发展平台和企业文化,厦门对人才的重视,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扎根。”企业所在的厦门生物医药港是厦门人才聚集的重点示范区。仅仅几年时间,就聚集了3000多名生物医学人才。去年,国家批准的3种医疗器械产品占我国新批准总量的8.93%。
单靠好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不充分的趋同和执行不力将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自2010年以来,西北某省已发布近20个相关文件,省级部门已发布30多个文件。一些政策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因为“只连接天线而不接地气体”而相互制约。在“规则管理”的影响下,也有部门制定的政策被强制执行,个别省份发布的政策不真实的情况。一些企事业单位反映,一些支持科技创新的意见,即“三十条金文”,落实得不好,不如“生铁”。
保持才华
比如:住房、安置等优惠政策,减少人才的后顾之忧
反思:高层次的人才经常被挖掘出来,但个别领导并不重视
有89所大学和95个研究所,有近106万大学生。武汉是中国三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然而,近年来,“孔雀东南飞”已成为武汉的一种心脏病,每年3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向外地。据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广东和浙江这两个教育大省,2015年留在该省的毕业生比例分别高达85%和80%;武汉不到50%。
去年10月,武汉公布了大学生定居限制,并提出40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凭文凭申请武汉户口,而研究生和博士生不受年龄限制。随后,武汉出台了《大学毕业生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并提出在未来五年内为大学毕业生建设和筹集250多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使更多在武汉学习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购买经济适用房,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租赁住房。
统计数据显示,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每天都有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定居武汉。“百万汉大学生”不仅是一种人才战略,也是一种人口战略。陈宜欣说:“100万是什么概念?武汉目前有1076万人口,这意味着武汉的人口在五年内优化10%。”
不仅要吸引人才,还要留住人才。为此,厦门围绕定居、生活补贴和人才公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7月,厦门出台了45项新的人才政策。对于新引进的毕业生,每个硕士学位给予3万元的生活补贴,每个博士学位给予5万元的生活补贴。目前,它已被完全接受,整个过程是在线运行,并直接发送到个人帐户。
出台政策并不难,但落实到位却很难。早在2014年,西北某省就颁布了《关于加快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中,要加大人才工作的考核权重”。但是,由于没有后续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因此很难付诸实施。据报道,当地一所知名大学的副校长被东方大学挖走后,省委组织部的同志打电话来询问原因。我没想到人们会直截了当地说“非常愿意去”;他以前单位的领导不仅不后悔,而且很高兴终于“挤走”了一个人。一位当地专家建议,要真正落实人才政策,就必须提高各类人才的待遇,做好各类服务,让人才在生活中感到舒适,在工作环境中感到舒适,在军官的平台上感到舒适。
标题:各地纷纷加大招才力度 个别省份却招不来留不住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