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5字,读完约7分钟
医疗器械创新显微外科手术也能治愈严重的疾病
这是保障人民群众大病治疗需求、降低医疗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设备的使用在医疗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创新研发国产医疗器械,在招标采购中获得与进口产品同等的地位,促进市场竞争,患者的医疗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
晚期胃癌。云南省魏初元谋县的病人张冰(化名)被确诊后,他的妻子和女儿在床边流下了眼泪。
家里没有多少积蓄,但他们不想放弃。在社会爱心的帮助下,张冰经历了一次成功的微创手术。
微创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相关统计显示,微创手术的成本比传统手术低20%,仅占放疗和化疗成本的10%至20%。
目前,中国只有7%-10%的患者使用像张冰这样的微创手术。然而,随着医疗器械和材料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有望上升。大病小治、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减少因病致贫将更有可能在未来实现。
微创外科器械
让肿瘤治疗不要走出这个县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曾遇见了解张冰的家庭情况,通过网上募捐平台呼吁社会关爱和帮助。
随着网络募捐、医院救助、企业捐赠价值2万多元的手术器械,“关爱行动”圆满落幕。“病人出院了,病理学上没有淋巴结转移。共花了2万元,捐了2万元。感谢您的支持。”曾遇见向关心他的人们报告了他的和平。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张冰一样幸运。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癌症死亡率更高。缺乏微创手术是原因之一。
“这并不是说病人不想使用它,他们没有钱使用它,而是医院没有能力使用它。”上海亿思医疗有限公司创始人聂洪林向张冰捐赠了微创手术器械,他表示,肿瘤微创手术还没有在很多基层医院推广。
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教授说:“微创介入治疗应该成为癌症治疗的常备军。”但真正使用它的人并不多。”像传统的胸外科手术一样,必须切断肋骨和胸肌,留下40-50厘米的切口。如果改用微创手术,患者的痛苦可以大大减轻。
除了疼痛减轻之外,微创手术在经济上也很划算。“就手术本身而言,微创手术的成本略高。但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用药少,总费用低。”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说。
张忠涛认为,在基层普及微创手术是非常必要的。国内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应配合分级诊疗政策,使成本较低的医疗器械进入基层。
保证公平竞争
国产产品减轻了医疗负担
“国内医疗设备太少,90%的大型医院90%的大型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技术。”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洪光教授表示,减轻普通人的医疗负担有赖于国内产品。
不久前,浙江省医疗器械招标中没有明确的分组,国产超大角度多功能内镜吻合器在评审中遇到了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然而,这一次,国际巨头直接降低了30%的投标价格,这在过去只有5%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范认为,应优化现行招标制度,停止歧视国产医疗器械,解决“不愿使用”的问题。在目前的招标规定中,医疗设备是中国制造和进口的,进口产品享受更高的价格和超国民待遇。应该取消这种不合理的招标政策,给国内品牌公平竞争的机会。
过去,用于白内障治疗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中国长期依赖进口。如今,打破外国公司的垄断,结束国内白内障患者使用硬晶体而使用软晶体价格昂贵的局面,让中国人使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晶体已经成为现实。2014年7月,Punomin一体式“高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书,是当时中国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术后视觉质量优良,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但价格低于进口产品的一半。该产品已进入中国400多家眼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已有10多万名患者被植入。这些产品被白内障外科医生普遍认可。2016年11月,鱼精蛋白复曲面作为唯一一款经肝素修饰的高端人工晶状体,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专项审批程序”获得注册证书。产品研发企业埃布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介绍说,他们的国产人工晶状体在适应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和光学设计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突破,实现了同类产品、同步技术和本土领先,可以展望未来。在更加公平有序的医疗设备竞争环境下,白内障患者将获得更好、更便宜的治疗服务,减轻就医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的发生率。
临床行业互动
有效推进医疗设备创新
16岁的云南男孩李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后,他捐献了9个器官和组织,使7名患者得以康复。其中,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李莉、四位副院长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移植研究所的一位医学专家进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这次手术用了一个订书机和四个白色的钉子。据专家反馈,以前只能用进口产品,但这次国产产品用起来感觉不错,打钉效果也很好。
虽然它是一个小钛钉,但它是目前人体使用的最安全的金属材料,经常用于外科缝合。然而,进口产品缝合后,钛钉大多是直的和矩形的。当张力过高时,钛钉会弹开,导致手术后再次出血的风险。
这是一个临床问题,需要在仪器层面进行改进。医疗器械的改进离不开临床实践。医生站在疾病治疗的第一线,他们最容易根据现有仪器的缺陷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实现临床实践与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的良性互动是医疗设备创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电外科器械切割过程中,宫颈癌前病变会产生大量有害烟雾,其中可能含有人乳头瘤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活性物质,具有传播病毒的危险,始终威胁着医生和患者的健康。然而,国产创新产品——瑞夫刀的无烟设计可以使烟雾消失,避免手术后出血的发生,保证宫颈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健康。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冷刀锥切技术降低了对医生技能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在基层医院推广,这与中国工程院郎京和院士提出的“基层宫颈癌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向阳教授认为,医疗器械是为临床服务的,只有在临床上使用得当,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产品的研发离不开临床实践。让临床专家参与进来,与R&D团队深入交流,是国内医疗设备创新的出路。
临床专家可以成为产品专利的第一持有者,并让他们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后的利润分享。临床专家可以自由选择转让知识产权,或者选择购买拥有知识产权的股份,同时尊重临床实践对产品的需求和贡献。专家认为,有效地将医学专家的创新智慧转化为产业价值,使医学专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是推动中国原创和领先创新成果的催化剂。让创新力量充分流动,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更好的付诸行动。
标题:医疗器械创新 微手术也能治大病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