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2016年,中国经济处于领先地位,增长率稳定在6.7%左右,第四季度略有增长。

什么因素支撑了2016年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第四季度小幅反弹的“小高潮”与L型经济走势有什么关系?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国能从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吸取什么教训?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商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兼首席经济学家朱宝良、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歌、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洋。回顾2016年的宏观经济,三位首席经济学家既有共识,也有争议。

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支撑着经济

NBD: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增长率。你如何看待这个速度?

吴歌:2015年底,当市场做出预判时,基本上没有预测到6.7%的高增长率,尤其是第四季度,增长到了6.8%,仍然超出了预期。这一速度与政策支持有关,如2016年第一季度信贷扩张和第二季度后基础设施增加,否则仍将困难重重。

朱宝良:6.7%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缓慢、稳定、进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2016年,经济的“稳定”主要依靠房地产和汽车,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赵阳:在我看来,2016年,居民部门加杠杆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投资和销售的反弹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从而支撑了经济的增长。

NBD:201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了6.8%,略有上升。中国经济会遵循“微笑曲线”吗?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L型趋势和去年底的小幅反弹之间的关系?目前,中国经济的“L”形在哪里?

朱宝良:我认为中国的L型还没有见底。产能过剩等矛盾依然存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益正在下降。经济触底的前提是略微加大改革和市场清理的力度。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下降,特别是服务业的比重上升,潜在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这种L型趋势不会一直保持在某个底部,当然也不会出现突然的悬崖式下降。

回顾2016:楼市车市发力 6.7%增速短期已近L型底部

吴歌:我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接近底部,这是短期的。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下来,这与房地产缺乏快速下滑有关。尽管2016年10月左右出台了许多监管政策,但由于时间滞后,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并没有迅速下降。然而,从长期来看,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应该会继续下降。

赵阳:短期来看,由于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6.7%的增长率已经见底,但从长期来看,可能还没有达到L型中间水平位置,仍然会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供需双方都在努力推动结构转型

Nbd:在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也有许多亮点。从2016年的稳步增长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朱宝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合理区间,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良好进展。我认为这非常客观。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项对策: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去年总需求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如大规模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第二是货币政策。2016年初的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快;第三,产业政策,如汽车产业政策、房地产去库存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等产业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2016:楼市车市发力 6.7%增速短期已近L型底部

Nbd:2016年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第一年。如何评价过去一年的“三比一、一减一补”工作?

吴歌:2016年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亮点。一些高科技新兴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迅速。在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三步走”中,“去库存化”是最好的一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库存在2016年都大幅下降。煤炭和钢铁行业也在削减产能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去杠杆化”可能是最糟糕的事情——住房抵押贷款仍在大幅增加,企业债务也在上升,整体经济杠杆水平仍相对较高。

回顾2016:楼市车市发力 6.7%增速短期已近L型底部

2016年,中国经济呈现出供给和需求并存的特点。供应方面的收缩带来了产品价格的反弹和企业利润的提高。同时,该政策还注重扩大总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从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朱宝良:供给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解决中央政府提出的“四降一升”问题,如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经济风险概率上升等。目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四减一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目前,我们应该注意一个情况:有需求的产品不能生产,需求少的产品生产多。因此,生产量大的工业品价格会下降,企业利润会下降,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也会下降。

标题:回顾2016:楼市车市发力 6.7%增速短期已近L型底部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