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两会热点

我们的记者陈伟

“文化差异是一带一路沿岸国家之间最大的差异,而文化融合是最重要的融合。我们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和引领作用,加强国家间、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交流。”在今年的两会上,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提交了《关于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议》,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的重要性。

以民心相通促“一带一路”建设

自三年多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相关建设已覆盖全球60%的人口和30%的全球经济。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文化融合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丰富的历史文化支撑,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于人们的相亲,这与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民主建国会中央建议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种官方和民间文化交流。

"在一些失败的国际M&A案例中,70%的原因是文化融合不足."NPC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顾圣杰说。2016年,他率领“一带一路”建设代表团赴巴基斯坦、沙特和印尼考察。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岚也参加了调查。她说,经济和文化的双重驱动将对推动“一带一路”起到更好的作用。沿着“一带一路”的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亿的人口。十几个国家使用阿拉伯语,几个国家使用俄语,其他国家使用非通用语言。加快培养通晓相关语言、充分了解外国经济社会环境、风俗文化、熟悉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积极开发沿线国家的人才资源,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民心相通促“一带一路”建设

文化壁垒不仅影响“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接受,也影响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本土管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表示,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大多数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雇佣许多本地员工。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中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照搬中国的管理模式,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不仅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和管理文化,还要与当地政府密切沟通,了解当地民众的感受和习俗,尤其是当地的制度规范,帮助企业做好跨文化管理。

以民心相通促“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民主建国会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治协商会议副秘书长王继光,曾到过“一带一路”沿线近三分之二的国家,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应实现五个环节,即政策沟通、设施互联互通、资金融通、贸易顺畅和民心向背。其中,中间的“三通”目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起点和终点”的“两个环节”是目前急需推进的方向。“政策不合理的项目不能很好地推广,如果人们的心不合理,当地社会就会排斥中国企业。”王继光说。

以民心相通促“一带一路”建设

“艰难的开始,无限的商机,迷人的文化和永恒的历史。虽然这很难开始,但我相信,中国公司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活力。”李兰终于说话了。

标题:以民心相通促“一带一路”建设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