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1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加速转变,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2016年,中国通过加快国内贸易流通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供应方结构改革,弥补了发展的不足,增加了有效供给,促进了消费的快速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新高,达到64.6%,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地位。根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要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国内贸易流通在促进消费和培育消费增长新动能(爱情基础、净值和信息)方面的作用。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在互联网时代,流通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国内贸易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直接实现即期消费,还可以开发潜在消费,引导未来消费。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进入了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消费率稳步回升、消费贡献明显增强的经济发展新阶段。现阶段,借助“互联网+创新”的驱动力,国内贸易流通在引导新消费、促进供求联系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根据传统流通理论,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流通的主要功能是中介交易功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国内贸易流通的对象和范围越来越多。电子商务的出现重塑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加速了新的流通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和跨境整合的背景下,按需定制、线上线下整合、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对流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贸易流通正从传统的中间商向平台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转变,从产品交易者向生产组织者转变,从市场接受者向消费导向者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流通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积累和分析海量数据,引导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市场细分、流程改造和产品升级,从“以产定销”的模式转变为“订单生产”和“定制生产”的模式。这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供应,实现更有效的生产和消费联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信息),改善供应结构。另一方面,通过与互联网和服务业的跨境融合,流通业形成了网上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共享经济、体验式智能商务区、智能社区、农村电子商务、商务旅游、文化融合集聚区等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创新,提升消费体验,促进新的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增长,还可以释放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动能。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培育消费增长新动能仍需突破供给瓶颈

从国际消费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消费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然而,在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不断增强的同时,消费增长和升级仍需突破供给瓶颈。

首先,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居民消费向个性化、体验化、时尚化和品质化的加速升级,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例如,在农产品和食品领域,有机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供应不足,质量和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在工业消费品领域,低端和低质产品很多,中高档消费品的低质和品牌商品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网联合发布的《向中国游客致敬——2016年中国出境游客大数据》,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098亿美元,人均消费达到900美元。购物消费从购买奢侈品变成了购买日用品。在服务业领域,国内养老行业优质、多元化、便捷服务供给不足,存在服务不规范、缺乏公信力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其次,消费基础设施存在缺陷。近年来,通过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供给体系逐步完善。然而,城市社区商业和农村流通设施的缺点仍然突出。目前,许多城市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网点少,业务配置不合理,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有形商业设施和总供给不足,水平滞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消费成本高、质量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第三,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仍需优化。目前,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假冒伪劣、诚信缺失和地区封锁等问题并存。消费环境不尽人意已成为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障碍。特别是随着以“互联网+流通”和跨境一体化为主导的新一轮流通革命的发展,原有的行业监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国内贸易流通跨境一体化新业务模式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市场治理和监管体系。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进一步提高国内贸易流通供给

促进消费升级

培育新的消费活动,要充分发挥流通促进消费的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扩大流通有效供给,营造便捷规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1)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有效衔接。一是针对农产品积压、产销脱节、质量不安全、流通成本高等问题,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供应质量,促进农产品安全消费。第二,根据高端消费群体注重健康、环保、品牌和质量的特点,发挥流通引导生产的作用,支持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协同共享信息系统,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促进个性化、定制化和柔性化生产,促进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衔接,引导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以吸引消费回来。第三,弥补消费设施的不足。支持城市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和集标准化蔬菜市场、便利店、家政、餐饮、养老服务为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便捷商业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村居民便捷安全消费。四是推进居民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文化、体育、养老、卫生等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机制和方式,提高生活服务质量,努力扩大服务消费。(二)推进整合创新,优化消费和供给模式。在“互联网+”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流通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的跨境融合趋势更加明显。顺应这一趋势,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发展线上业务,线上零售企业向线下体验店拓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促进流通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建设集购物、餐饮、旅游、创意、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体验式商业综合体和智慧商务区,实现多产业、多业态的跨境融合,培育新的消费供给模式,激活市场消费潜力。(3)深化流通改革,改善市场消费环境。顺应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方式转变的新趋势,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制约新型消费动能培育的制度和制度障碍,改善消费供给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新一轮流通改革应以制度供给创新为导向,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综合试点经验的同时,重点改革市场监管体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大对各种不规范服务的打击力度,不断提升国内消费品和服务的质量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加强新业务形式和新流通模式跨境整合监管创新,完善新业务形式和新流通模式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推动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多方流通治理体系,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标题: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