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2字,读完约8分钟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的中心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平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成为实现“明显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必须杜绝“拔苗助长”的现象,真正实现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开发,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爱心基地、净值、信息)和发展主动权——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许多代表提交了议案或建议,将他们的城市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

事实上,自去年媒体披露正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提出建设10个国家中心城市以来,许多省份的大城市都热衷于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一些省份甚至提出要“充分发挥全省的努力”来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表示,国家已经先后确定了几个国家级中心城市,下一步还将继续,新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将陆续出现,但具体数字尚未确定。

一个城市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竞争力?将“充分发挥省的努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配额,这将导致城市发展的“连根拔起,鼓励增长”?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实现“明显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总规划师胡天心对记者表示,加快发展一批国家中心城市是产业转型升级(爱吉、净值、信息)、外向型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要求。

“目前,中国的第三产业结构应该向现代服务业倾斜,制造业应该从‘制造业’升级为‘智力创造’。目前,金融服务业、R&D和咨询业都倾向于聚集在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也是为了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规模和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胡天心说道。

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需要更多的中心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平台,同时能够有效引导腹地参与国际竞争。与省级中心城市相比,国家级中心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和扩散能力,能够形成群体竞争优势,通过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实现外部竞争力的数量级提升。

“中西部地区也迫切需要增长极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增长。”胡天心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特大城市已经逐渐从要素集中走向集中和扩散,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区域均衡发展。

最近,许多省会或二线城市都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胡天心表示,这背后的驱动力是,国家中心城市不仅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还将提升其战略地位。

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杨表示,一个城市一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就意味着它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必然会得到优惠政策,特别是国家重大项目、国际会议、文化体育活动和资源支持。同时,它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加稳定的预期,进而聚集人才、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带动周边一体化发展,形成辐射效应,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竞争取决于硬实力

虽然国家中心城市的最终规划尚未出台,但许多城市都在积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国家中心城市不是城市自身的自我娱乐,而是必须具备五大功能: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杨对说道。首先,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是一个主要的交通枢纽。陆上有通往国内外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水上有通往国内外的水路,空航运可以在全球畅通无阻;其次,它应该是产业枢纽,各种生产要素能够积极聚集,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能够创造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产业、“走出去”示范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示范产业。和其他工业系统;第三,它应该是一个大的创新中心,能够有效地结合人才、资本和技术,成为科技创新基地和新的产业总部基地,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此外,它还应该是一个宜居的大都市,各种资源和思想相互碰撞,科学、教育和文化资源丰富,引领时代思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北京大学资本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指出,全国中心城市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区域产业结构要趋于合理,对周边城市形成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我们应该有一定水平的人力资本储备。此外,必须有高水平的医疗和教育机构,为广大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胡天心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人均gdp应该在城市前列。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部门并不一定追求完美,但金融、贸易、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等具有较强集聚性和辐射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能够吸引国内外资本、人才和大型企业总部进入,确保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管理中心、重要门户和枢纽的智能化。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胡天心还表示,周边腹地的发展水平是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充足的活力、高水平的城市化、城市群的发展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的良好互动,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此外,人口集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和产业的规模效益。只有当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时,城市才能具备完善的综合功能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等特殊功能。因此,胡天心说,全国中心城市应该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

“然而,城市人口的规模与城市中心的地位之间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值时,由于“大城市病”等问题,城市人口的边际效应将降低,城市运行效率将下降。”胡天心说,人口规模不是尽可能大。例如,新加坡的城市人口只有500万,比中国的一些二线城市要少,但这并不妨碍新加坡发挥“东南亚中心城市”的作用。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拔苗助长”是不明智的

“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会有相应的要求。为了争取配额,一些省份可能会将各种资源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发展基础好的城市。跨区域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李国平说。

杨说,如果我们只看国内城市的发展历史,大多数知名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是,从国外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知名城市应该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因此,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拔苗助长”现象。

胡天心表示,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一个单纯吸收周边地区资源增长阶段的城市,而是应该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与周边腹地形成了互补的双向流动关系。以全省之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将使省会城市成为全省资源的“水泵”,这与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使命背道而驰;此外,一方面要成为一个大城市,特别是在省会大城市,口号是“成为一个大的中心城市”,扩大空城市的框架,扩大市辖区的范围,通过过度投资建设新城市和新区。因此,容易产生诸如剩余房地产、土地资源浪费和突出的城市疾病等问题。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胡天心建议,为了防止城市竞争力培育中的“促苗”现象,有必要引导城市决策者树立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强化反映城市发展效率的指标,考虑城市生产能力结构、投资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和交通运行效率;根据周边腹地的经济发展活力,评价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进行分类,避免混淆城市规模和城市实力。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杨建议,要科学地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金字招牌,根据国家战略,不受各地干扰,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确定,从而准确定位;注重培育产业+城市化+金融+技术的动力体系,实现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中心城市和特色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做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各级各类城市的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李国平建议,国家中心城市要有较高的行政管理水平和强有力的优惠政策,优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许多城市都梦想着国家中心城市。但是,从均衡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央政府应该减少对全国中心城市的优惠政策和财政倾斜,建立科学的机制让中心城市回馈周边城市,进一步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林火灿)

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主编:王

标题: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气质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