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扶贫正处于关键时刻,各地各部门扶贫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扶贫措施都与金钱直接相关。扶贫资金很多,如何用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好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上个月,中央纪律检查部专门召开了一次关于扶贫工作监督和问责的电视电话会议,直接覆盖了数千个县。会议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监督和纪律责任追究。这是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部门脱贫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成功完成脱贫工作的重要推动力。检察院还表示,要进一步推进集中整治,加强扶贫中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项工作。
扶贫需要钱,怎么花总是一个大问题。扶贫资金不要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用好。县乡基层干部是扶贫资金使用的“末梢”。他们熟悉情况,了解实际,听取他们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意见,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然而,这一环节恰恰是监督和纪律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乡干部数量多,分布广,难以监督和约束;另一方面,扶贫资金到达贫困村甚至贫困户,数额相对较小,不容易引起重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本来就是一个人类社会,村民很难发现和举报村干部在扶贫资金中的违法行为。因此,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把扶贫资金看做是天上掉下来的“肉”,觉得如果把它们分了吃掉,就能完成任务。
过去,扶贫资金使用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挪用”。修路的钱用于供电,供电的钱用于盖房子。一些基层干部的“智慧”被用来在不同项目中“跑来跑去”。近年来,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和扶贫资金使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徘徊”的必要性已经消失,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动用了自己的脑子在扶贫资金上。申请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是亲戚朋友,甚至是自己人。在贫困家庭的划分和扶贫资金的标准上,我们尽力为自己的人民“留一个洞”和“找一条路”。更有甚者,极少数村干部将扶贫资金视为拉票的“资本”,看谁的票数多,就会赞成扶贫资金的发放标准。他们在使用扶贫资金时不征求群众的意见,在申请扶贫项目时也不考虑扶贫效果。他们想要的只是赢得扶贫资金,这样他们就可以花钱买“人心”。
摆脱贫困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善用扶贫资金可以直接推动贫困家庭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如果使用不好,可能会使群众对政府和社会救助失去信心,甚至动摇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扶贫资金凝聚了各级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关注,是贫困家庭脱贫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营养剂”和“强心剂”。这些资金的使用存在“外围问题”,无论多么小,都不是小问题,必须通过监督、纪律和问责来解决。
如果你使用扶贫资金,参与扶贫项目,你必须看到实际效果。扶贫领域监督、纪律和问责的主要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第一,看钱花得是否正确,是否违反财经纪律,是放在自己口袋里,还是给了自己的亲戚朋友;二是问钱花完之后有没有效果,扶贫项目有没有起到作用;第三,听取群众的意见,让他们评价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是否发挥了作用。只有当大多数人感到满意时,他们才能算数。
监督和纪律既是手段,也是动力。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市县纪检监察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对县乡基层干部的问责,运用问责行动和惩戒手段,促进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努力脱贫致富。(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魏永刚)
关注扶贫的“终点”
标题:脱贫攻坚正到节骨眼儿 扶贫款“末梢”要盯紧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