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04字,读完约17分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培育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山西农村信用社与时俱进的坚实基础,山西农村信用社抓住商机势在必行。精准扶贫是山西农村信用社承担责任的一个精彩表现,其重点是山西农村信用社寻找出路的一个重要市场。
深入培育“三农”基础
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伴随“三农”而来的山西农村信用社应把握这一趋势,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扩大客户群体,加强金融创新。
发展三类客户,牢牢占据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首先,巩固农民的基本客户。目前,山西3664.12万常住人口中,45%仍生活在农村。新形势下,山西农村信用社应坚持农村立场,充分发挥在农村扎根多年的地理优势和群众优势,加强营销,扎扎实实巩固农民客户群体。第二,大力拓展城市社区居民的客户。山西农村信用社应通过建设社区银行、提供多元化优质服务、加强主动营销等方式,积极拓展城市社区居民的客户群体,激发城市市场的活力。第三,积极培育新的农业企业客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型专业农户等新型农业规模经营实体是目前国家培育的主要农业实体,也是未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完善三大体系,提高支农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山西农信应充分提升实体网点的功能和价值,加强网点转型,将网点打造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存贷款汇款等金融服务,使网点成为农村信用社与客户紧密联系的良好平台,提高客户忠诚度;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便捷载体的服务功能,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的在线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农村信用社客户获取能力。二是完善信贷供给体系,满足三农信贷需求。山西农村信用社应继续依靠信贷资源,利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信贷供给角度看,要树立“三农”观念,配合农业供给面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发展粮食、畜牧业、果业、杂粮、蔬菜、中草药、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以满足新农业经营实体的有效融资需求;重点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产业,支持发展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以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城镇;积极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农业、订单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第三,完善金融创新体系,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农业和新农村环境以及相应的新客户需求,山西农村信用社必须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市场需求、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提供高效金融服务。此外,农村信用社除了不断优化存、贷、结等传统服务外,还应积极创新各种中间业务服务,满足客户理财、保险、咨询、支付等多样化需求。
构建三大机制确保财政支农顺利发展。一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支农动力。首先,我们必须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加强考核和激励联动的方法,对各类涉农主体、创新农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考核和服务,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和考核直接挂钩;鉴于涉农贷款和小额信贷风险较高,应适度提高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并出台相关尽职豁免政策,调动各级机构和人员支持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提高支农活力。农业是弱质产业,涉农信贷往往蕴含巨大风险。在深入培育“三农”的过程中,山西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防控,积极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充分利用涉农贷款、扶贫贷款风险补偿等现有政策,通过进一步寻求政策保障、政府风险补偿和发展贷款担保保险,分散涉农和小额信贷风险。三是建立多党合作机制,形成高效的支农合力。山西农协将在前期与政府相关部门、高校、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拓展深度合作领域,细化合作意向,争取优惠政策,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效形成政府、银行、企业全方位、高效的多方支农。如加强与金融、扶贫、担保、保险等部门的深度合作,建立扶贫贷款和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分散和转移机制;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逃废债务,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了解农业政策和农业产业发展,积极筛选涉农领域的优质客户。
抓住商业机会,做出微小的努力
目前,围绕“大众创业创新”的新型小微企业正在三金孕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资金、技术、观念、信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政策支持和市场适应性等方面的制约,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要取得成功绝非易事。面对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机遇,小微企业作为企业家族中的弱势群体,在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在细致工作方面具有价值。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在思想上,我们要高度重视,形成共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小型和微型企业。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应该支持它,我们应该坚持有所作为而不作为的战略选择。对合适的课题和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对不合适的要坚决制止,把风险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开绿灯,创造条件,扶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良好的新兴产业(爱吉、净值、信息)。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它需要被一分为二,并且需要被很好地掌握。
在筛选项目时,我们应该有眼光和精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在项目筛选中的指挥棒和交通信号灯。山西农村信用社实施这一新理念可以提炼为“十点意见”:一是是否有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第二,是否有大量信息支持发展;第三,是否有把握发展的市场需求;第四,是否有适当的投资来支持发展;第五,是否有先进的技术来保证发展;第六,是否有支持发展的优惠政策;第七,是否有高质量的产品来推动发展;第八,是否有科学的管理来保证发展;第九,是否有好的好处。如果上述元素基本上可用,它们可以得到大力支持。一般来说,小微客户具有业务规模小、权益低、流动性有限、没有正式或不可靠的财务报表、不能提供“典型”抵押品等特点。筛选方法应不同于对待大中型企业,从注重正式的“三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经营状况表)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更为实用的“三表”(电表、资产负债表和经营状况表),贷款决策应基于客户的实际现金流和还款能力,并对与客户还款能力和意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交叉核对。做这件事不容易。要尽快更新和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水平,把数据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体系,加快培养优秀的信用团队。
支持措施应该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古人说:虽然路很难走,但你做不到;虽然很小,但这是不可能的。选择支持对象后,总体上要把握“三个转变”,即在风格建设上,要从等待顾客上门到主动寻找顾客的转变;在产品供应方面,从提供相同的产品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在服务层面,它已经从单纯的提供信贷支持转变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个转变”的核心实质是坚决摒弃贷款就是力量的落后思想,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用文化思想,从吃拿卡、进门难、脸色难看转变为主动上门找客户、筛选客户。从项目建立之初就要关注客户,帮助他们咨询自己的脉搏,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将各种潜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突破口,落实小微企业续贷、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调查豁免政策,加强小微企业特许经营机构建设。有必要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并为小微企业建立一张卡,只要它们符合上述“十大意见”的基本条件,就必须得到大胆和大力的支持。
按照“尊重客户真实意愿、把握风险底线、方便快捷、真正惠及客户”的“四项原则”,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创新机制、贷款审批机制、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人员培训机制,优化贷款信贷审批流程,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紧跟省委、省政府步伐。根据小微企业“三不低于”贷款目标,只组织市、县级机构确定小微信贷目标,并将小微企业“三不低于”成果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及时了解小微企业新的发展政策和创业就业新形势, 推动各级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精神,不断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顺利开展。
敢于承担精准扶贫的责任
未来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主题,消除贫困是关键词。作为植根于农村的“人民银行”和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山西农村信用社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理念,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人民实现创业、脱贫、小康和上学的梦想。在精准扶贫的征途上,山西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知识储备不足、时间紧、任务重、信贷环境差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坚持扶贫、服务升级和资源整合的有益经验,继续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规划一个精确的扶贫蓝图。省协会的顶级规划设计精准扶贫项目明确了目标、任务、支持重点、工作措施、评估标准、激励措施、奖惩措施、培训大纲等。未来四年山西农村信贷精准扶贫研究:根据纲要要求,各级机构细化项目、细化措施、细化节点、反时限。县级协会主任(理事)是精准扶贫的第一责任人,签署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责任书,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是其任职期间的考核内容之一。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它要求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落实中央、省委、省联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勤于思考,勤于一线实战和驻地工作,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早抓小问题,严肃处理各级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扎实实施“七大特色”机制。各级机构要实行“制定专项规划、建设专业队伍、列出专项规模、开发专项产品、提供专项利率、建立专项档案、实施专项评估”的七项专项机制。工作中应注意把握调查、目标分解、一户一策、产品对接、持续援助等环节。,明确救助水平,探索创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模式、高效扶贫模式和特殊行业扶贫模式。省协会通过精确扶贫专题会议、月度分析会议、半年度工作会议和省协会领导的监督,确保“七大专业”机制的有效实施。
创新工作方法。要脚踏实地地履行扶贫的责任,要量力而行,要适农适商,要端正方向,改进思路。要把扶贫开发与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结合起来,在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中寻找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新型农业管理体制建设的有效措施,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帮助普通百姓就业、创业、就地脱贫。 丰富农村金融改革的内容和方法,支持扶贫开发,促进转型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有特色、更有效的扶贫开发新途径。
坚持全媒体向前沟通。准确的扶贫工作坚持季度通报、年度总结、培育典型、营造氛围。适时召开准确的扶贫经验分享会和交流会。对内利用《山西农村信用报》、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自有媒体,对外加强与纸质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广泛宣传各级精准扶贫工作机构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采取的良好举措和取得的成绩,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营造了领导扶贫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的舆论导向。
加强多方联动效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扶贫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部门、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把握政策、协调资金、协调部门、共担风险;注重加强与两个村委会和贫困户的定期反馈和评估,形成反向机制,并将反馈情况和评估合格率作为山西农村信用体系评估的依据之一;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学习雷锋的志愿服务,加强与共青团妇女的合作,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细节入手,用社会善待弱势群体,如继承创建信用村镇、无忧小额扶贫贷款、定期帮助贫困户等良好做法。组织体检,了解病情,与民政部门、乡镇政府等一起向农民发放救助资金。,从而积累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贫困家庭的医疗、低保等基本生活场所。
专注于寻找出路
目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爱基础、爱净值、爱信息)和金融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支持农业、服务基层的基础上,积极联系省内重点行业、企业和项目,充分关注它们,是支持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在需要,符合山西农村信用社建设“小法人大系统”、打造“现代金融企业集群”的组织优势的总体战略和发展主题,是山西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的关键起点。
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做好营销工作。我们不应该关注简单的“大基础”,更不要关注吸收存款和贷款给几个大集团的单一商业模式。以积极务实、灵活创新的方式着力推进煤炭供应领域改革,为煤炭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产品,办理短期债券互换、转贷和续贷,为煤炭产业集群上下游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走出去”,支持产能分流的煤炭企业人员就业创业,以更加开放、先进、先进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满足集团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搭建平台,优化机制,扎实推进继续工程。围绕“构建现代金融企业集群”这一主题,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小法人、大系统”、“小银行、大平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坚持将“平台建设+金融企业集群”的双层治理机制运用到“全力以赴抓重点”的战略任务中。专注于建立两种类型的机制和创建一个两层平台。一是“省协会+基层法人机构”机制,加大发展力度,与集团客户和有实力、有潜力、符合政府政策、适应市场需求、代表科技方向的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开窗口、畅通渠道,争取基层法人机构更多商机,帮助县级法人对接大项目,充分利用“现代金融企业集群” “落地平台+参与代理”机制引导区域内县级机构根据集团客户和企事业单位所在区域,本着提高效率、方便客户的原则,承担起落地平台的角色,协调平台机构和参与机构形成责、权、利平等的合作运行机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解决机构和制度难题,提升农村信用社整体品牌形象。
基于优势,精益资源,做好产品支持。聚焦、产品化、服务化,充分利用公司的渠道优势和网络系统,做好重点企业的上下游整合和现金管理服务,围绕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设计产品,打造更加便捷的结算系统。同时,省级协会应做出相应的资源倾斜,确保服务效率:一是将业务骨干转移到机构业务部门,专职负责统筹规划、机构对接、基层指导、项目推广、中介协调等工作。,以及“关注组织体系和人力配置”。第二,在科技信息系统建设、相关系统建立和产品设计方面,优先考虑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为关键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保持在市场的前列。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和项目,不仅可以通过辛迪加或联合信贷机制支持,还可以突破债务、贷款等资金供给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投贷款联动等创新产品。
创新方式,优化项目,争取监管支持。当前全省重点优势产业应结合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选择目标企业和项目,争取监管和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两选”机制实现“两个保证”,优化企业项目投放,精心选择农村信用参与机构,注重引入新的信用增级措施,确保农村信用机构投资资金安全,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参与机构支持力度小。制定“单一突破、试点先行、综合考虑、激励兼容”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作为与监管部门沟通的有效工具,拓宽空实施重点的空间。努力构建政府、监管、银行、企业四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坚持“一户一策一策”的原则,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整体集中和单户分散产品形成作为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银团贷款、企业贷款等联合授信方式的机制优势。 突破农村信贷机构“单户超比例”和“贷款集中”的魔咒,有效扩大“金融集群”
(作者是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协会主席)
当前,国内银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优胜劣汰、融合整合是大势所趋。在这场大棋局中,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克服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向前看,统筹规划,需要我们提前计划,提前思考。近日,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崔连辉立足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研究思考,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深耕农业、农村、农民、细耕小微、精准扶贫、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今天出版供读者参考。编辑
制图龚
标题:深耕“三农” 细作小微 精准扶贫 倾力重点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