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6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们拿出手机“扫尾”来完成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支付选择。

支付宝近日发布的“五一旅游消费”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有超过4200万人使用支付宝进行旅游消费,用户的海外交易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移动支付正在加速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趋势。

从现金消费到银行卡,现在到移动支付,无现金是全球金融发展的总趋势。蚂蚁金服副总裁袁坦言,如果沿用以pos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支付模式,可能很难赶上发达国家的无现金流程,而移动支付正深刻改变着中国支付行业的格局,带来了“换道超车”的机会,催生了更多的无现金红利。

“横扫”加速了宇宙着陆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2016年,国内商业银行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257.1亿笔,总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表明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势不可挡。近年来,依靠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扫描码支付已经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移动支付方式和推广无现金消费的主力军。

袁认为,扫描码支付是一种体现普惠金融精神的工具。一方面,对于小型和高频业务场景,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小型和微型企业零门槛、零成本的电子商务需求。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普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支付行业的一些专家表示,移动支付具有边际成本递减、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快速增长,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手段。即使在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只要他们打开手机,就可以满足支付、转账、理财等各种金融需求,从而减少缺乏金融渠道的困扰。

移动支付“换道超车” 催生无现金红利

“支付+”推动信用升级

事实上,作为一项基础技术,支付还可以基于支付开发许多功能。移动支付在给消费带来便利、刺激包容性金融需求的同时,其积累的海量数据也是一笔信用财富。

无现金消费可以积累个人信用数据,享受“信用”带来的便利。移动支付平台生成的大数据有助于建立信用评分历史。本文以芝麻信用为例,通过对用户信用记录、财务行为、合同履行能力、身份和社交网络的考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信用评估方法。例如,奥福小黄车、小兰自行车、永安兴等9辆共享自行车与芝麻信贷合作,开展“信贷豁免”,直接为普通百姓节省了一笔存款费用。

移动支付“换道超车” 催生无现金红利

此外,移动支付积累的信用数据也可以为更多线下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信用支持。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和担保品,融资困难且成本高昂,而传统金融手段由于缺乏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得不提高贷款准入门槛。

业内一些专家表示,信贷调查成本高是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症结所在。随着移动支付的出现,每一个小微企业的每一笔交易都被扫描码记录下来,从而逐步积累信用数据,为那些原本没有信用数据的小微企业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从而为他们解决贷款困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一种支付工具,而且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信用输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刚表示,在整个金融领域更多地使用移动支付可以为每个用户积累信用,有助于建设信用社会,为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和全新的解决方案。

开放帮助场景融资

事实上,中国的移动支付在规模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非现金渗透比例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久富集团首席执行官孙雷表示,尽管中国的金融技术在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技术和集中度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稳定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量”的同时,也要提高“质”。

支付本身就是真实身份的连接,这种连接也直接与现场沟通。可以说,移动支付催生了情景金融,情景金融的丰富和完善也显示了金融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袁认为,基于移动支付,通过“支付+金融智能”的方式,除了支付,还可以为金融机构、企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情景金融服务。无论是支付背后的大数据积累,描绘消费者的肖像,还是后台的云计算管理和订单管理等数字技术,基于移动支付的多维开放都可以促进商业生态的共同繁荣。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模糊了金融、商业和消费的界限,金融对各个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明显。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情景金融开始与许多现实行业融合。

不同身份的消费者由于不同的生活需求,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消费行为。依靠移动支付推动“移动金融+”,根据各种情景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降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资金门槛,刺激更多的消费需求,帮助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

标题:移动支付“换道超车” 催生无现金红利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