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3字,读完约2分钟

“京津冀地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协调发展条件,如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天津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强大的R&D及转型能力;河北工业基础好,发展大。从三省市的发展特点出发,通过协调发展,可以创造新的增长极。”一位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不仅有利于缓解北京的非资本功能,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也是三地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一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采取产业转移和升级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等措施,以缓解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京津冀空办事处的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中,以打破京津冀的行政壁垒,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促进协调发展。苏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智龙在接受《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产业转移的重点是京津冀非资本职能产业的转移。根据北京的四大定位——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不符合这四大定位的产业应该转移到其他地区。此外,即使在北京的工业布局中,中心城市和次中心通州区的工业布局也应该有所不同。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未来三个地区产业升级的重点。具体而言,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天津和河北,是我国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化工的生产基地,是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所有这些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和清洁能源处理。 事实上,在京津冀的协调发展中,如何促进三地的产业转移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考验。 在黄智龙看来,产业转移的最大阻力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政府之间各种审批和金融资源配置的过度权力,特别是中央政府部门,大型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地理上不愿意离开北京中心城市去争取这些资源;第二,它涉及到普通人员的安置问题,特别是许多国有企业员工的流动,面临着很大的阻力。从中长期来看,解决产业转移的更好途径是建立服务型政府。 业内人士认为,京津冀的产业升级和转移不仅需要政府行政部门搭建良好的平台,还需要社会资本唱戏。要充分发挥资本在协调发展中的无形力量,重塑经济增长的(600405,买)春,形成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区域生态系统。

标题:专家:做好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加减法”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