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李海霞)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持平。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05亿元;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760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23亿元。与4月末1.56万亿元的增幅相比,5月份的增幅几乎减半,达到22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从结构上看,只有股票融资在增加:外币贷款减少22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公司债券减少434亿元,股票融资增加438亿元。

许多专家表示,表外融资持续萎缩是社会融资“减半”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5月份债券违约等信用风险事件频繁发生,企业推迟或取消发债,这也成为社会融资增量创新低的重要原因。

强大的监管和融资回报压力是大势所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在清理渠道、加强表外融资管理的背景下,表外融资存量呈现下降趋势,融资回归表外、非标转标仍是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5月份委托、托管和未贴现承兑总额减少4215亿元,其中委托贷款自年初以来持续负增长,今年以来累计增加负6365亿元;信托贷款自3月份以来持续负增长,累计负增长240亿元;当月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增加负1741亿元,累计增加933亿元,远低于过去五年同期的平均值。

CICC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建恒认为,年初以来,金融监管完全封锁了非标准融资和渠道业务,同时通过浮动存款利率上限、RRR减息和扩大中期贷款担保等手段,封锁了“后门”,打开了“大门”,以支持实体贷款和债券融资。但是,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难以将原有的非标准融资转化为表内贷款和债券,整体社会融资增速仍将趋于下降。

5月社融增量“腰斩”专家:受强监管和债券违约潮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5月份新的社会融资规模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受监管信号加强和新资产管理规定实施的短期影响。

“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监管,并为过渡期做准备。因此,银行信贷只能承受有限的资金,企业融资渠道突然受到限制,新的融资渠道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展。”曾刚说。

债券违约潮冲击了企业直接融资的衰落

此外,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债券融资减少434亿元,为去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值。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受信贷违约的影响。

陈建恒表示,由于4月份以来信用违约风险上升,发行信用债券难度加大,企业债券净发行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21日,2018年信用债券市场已有20只债券违约,涉及11家发行方,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除了之前违约的五家主体——何春集团、大连机床集团、丹东港、四川煤业集团和中国城市建设外,今年新增了六家违约主体,分别是益阳集团、神武环保(300156,诊断股票)、富吉诺、凯蒂生态(000939,诊断股票)、中安笑和上海华新。

5月社融增量“腰斩”专家:受强监管和债券违约潮影响

海通证券(600837)宏观分析师蒋超指出,今年将出现第二波有信心破债的违约潮,而本轮违约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再融资压力导致的外部现金流萎缩。

“自去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化、ipo、固定增长等。受到了一个又一个限制,非标准被封锁,债券难以发行,融资环境明显收紧。上市公司尤其明显,首当其冲。”蒋超指出,在去杠杆化背景下,清理影子银行、避免泛滥是必然选择,融资环境难以放松,这意味着违约潮只是开始。

文彬表示,为了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防止金融机构再次过度杠杆化,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和稳定的市场利率。同时,仍有可能进一步采取差别化储备和差别化信贷政策,以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标题:5月社融增量“腰斩”专家:受强监管和债券违约潮影响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