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6字,读完约4分钟

采访国家研究中心的代表

本报记者范

面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推进更深层次、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然而,目前“反全球化”的趋势十分猖獗。这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就是从这个话题开始的。

看着暮色中的劲松,浮云和飞云依然平静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的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如何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张::“反全球化”趋势和保护主义倾向正在抬头,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等国家。由于全球化给本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些冲击,一些国家采取了一些相对保守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市场保护措施;此外,世贸组织这一全球多边贸易机制也受到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推动多哈回合自由贸易相关规则方面的挑战。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并非所有中国居民都享受全球化的好处。例如,一些内陆偏远地区、一些工业和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受到了负面影响。

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必须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让更多的人,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我们的内陆地区和更多的产业,这对全球化具有新的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这是否意味着基于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机制面临严峻挑战?

张::对多边机制的挑战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一些大国或强国总是对不利于自己的多边谈判问题、多边规则和多边裁决采取消极态度。因为在多边机制下,即使有争端解决机制,强国的利益最终也往往得到更多的保护。

因此,我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充分利用多边、区域和双边三种合作机制。例如,在多边机制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遇到阻力。有些问题可以在该地区推进,有些问题需要双边解决。因此,我们的国际合作机制应该是一个更稳定的三条腿的凳子。

中国经济时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建立新的贸易体系和贸易规则。这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吗?

张::新一轮世贸谈判更多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而发达国家对此持否定态度,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发达国家认为,在世贸组织的多边机制下,它们获得的利益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大,因此它们提出建立tpp和tipp,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外。因此,为了促进新的全球化,中国应该探索多样性,使更多的国家受益。

中国是推进全球化的积极力量

看看庭院前的花朵,看看天空空的云彩

中国经济时报: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明确的外贸增长目标。这是为了降低每个人的速度情结吗?

张:在两会的讨论中,我一直建议最好不要把外贸增长目标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将贸易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作为短期经济驱动因素,并不能真正反映进出口贸易对整个经济的整体和长期影响。过去,我们更多地依靠出口来促进就业和制造业的增长。现在情况不同了。事实上,不仅出口推动经济,进口也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一个阶段来看,进口在优化资源配置(爱情基础、净值、信息)、提高效率、改善消费模式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从稳定增长、防范风险、促进就业的角度来看,进出口贸易的优化都会带来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中国是推进全球化的积极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外贸领域也存在结构调整问题,主要是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但如果服务贸易占的比重更大,会不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

张::我国制造业比较强,而服务业比较弱。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逆差越来越大。服务业中稍强的是传统服务业,如交通和旅游业,它们以价格和低成本取胜。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相对薄弱。随着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达国家越来越依赖服务贸易。例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布局制造业,其国内相关服务行业紧随其后。我们的许多商品出口都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因此相应的服务贸易也必然是顺差。

中国是推进全球化的积极力量

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改变,但我认为有机会。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它可能会为落后国家的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通过网络,中国生产商和外国消费者可以直接交流,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品牌和营销方面的差距将会缩小。

标题:中国是推进全球化的积极力量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191.html